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继续把推动高质量发展确定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并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中要求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这一目标是基于我国新使命任务和新发展环境提出的新要求,对于“十五五”时期西藏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以经济增长潜力得到充分释放、发展新质生产力取得重大突破为指引,推进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
《建议》要求经济增长潜力得到充分释放,发展新质生产力取得重大突破。经济增长潜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只有确保经济增长潜力得到充分释放,才能确保经济量的增长。党的二十大明确到二〇三五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迈上新的大台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是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一步,这就要求我国经济增长必须保持在合理区间,通过“十五五”“十六五”两个五年规划期,确保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高质量发展要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必须在保持经济运行稳中求进的基础上,着力提升发展质量,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充分激发各类生产要素的活力与效率,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确保全要素生产率稳步提升,发展新质生产力取得重大突破,增强经济内生动能。我国需求不足制约经济顺畅循环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在外需不稳背景下,必须充分激发国内需求潜力、使内需成为经济增长的稳定锚,牢牢把握我国发展主动权,确保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主动力作用持续增强。其中关键在于大力提振消费,要通过统筹促就业、增收入、稳预期,合理提高公共服务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增强居民消费能力,确保居民消费率明显提高。
“十五五”时期,西藏应立足经济发展基础,对标《建议》将“经济增长潜力得到充分释放”作为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十四五”以来,西藏经济增速持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经济总量仍较小,处于爬坡过坎关键期。要想与全国一道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经济增长必须保持在中高速增长区间。以此为依据,“十五五”时期,西藏需在巩固现有增速优势基础上,确保经济增速在7%左右,推动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在质的有效提升方面,应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各类所有制经营主体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依托西藏清洁能源优势,突破传统增长模式,通过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实现效率跃升,带动全要素生产率稳步提升,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取得重大突破。长期以来,西藏经济主要依赖投资拉动,亟需转向促进消费和投资并重,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优化政府投资结构,提高民生类政府投资比重,激发内需潜力,提升扩内需政策综合效应,确保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主动力作用持续增强。
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纵深推进、构建新发展格局取得重大突破为指引,推进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
《建议》中对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目标中要求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纵深推进,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持续显现,构建新发展格局取得重大突破。“十五五”时期,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将继续经历大调整、大分化、大重组,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外部环境越是严峻复杂,越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而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做强国内大循环的关键性改革,只有国内循环的稳定性才能对冲国际循环的不确定性。这就要求“十五五”时期要进一步统一市场基础制度、统一市场基础设施、统一政府行为尺度、统一市场监管执法、统一要素资源市场,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进一步消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确保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纵深推进,持续释放超大规模市场红利,构建新发展格局取得重大突破。
“十五五”时期,依托国内超大规模需求优势,西藏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上取得新突破。这就要求西藏在“十五五”时期持续推进新藏铁路、青藏铁路电气化改造等一批重大工程建设,进一步打通与区外市场的连接通道,推动特色优势产品和服务融入全国供应链、价值链,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发展能级,助力西藏在服务新发展格局中实现自身发展动能,提升参与国内大循环的质量和水平。同时,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外部资本、技术、人才参与本地发展,增强内生增长动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西藏连接内陆与南亚市场的区位潜力,发挥对口援藏机制作用,深化区域合作机制,强化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战略对接,推动跨境贸易便利化,强化综合保税区、国际陆地港与各口岸联动发展能力建设,拓展面向南亚开放重要通道建设。
以“新四化”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取得重大突破为指引,推进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
《建议》中对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目标中要求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取得重大突破。“十五五”时期,我国将面临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突破,因此,需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整产业体系优势、丰富人才资源优势,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高质量发展中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而“新四化”同步发展是事关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课题,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基础,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区域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农业农村现代化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全局和成色,“新四化”同步发展共同促进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构建,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进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为此,“十五五”时期我国需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发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叠加效应,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发挥重点区域增长极作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确保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取得重大突破。
“十五五”时期,西藏高质量发展目标中应在“新四化”同步发展、建设现代化体系中有所作为。“十五五”时期,西藏要围绕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重点发展高原特色优势产业,特别是特色农牧业和清洁能源产业,持续发展资源加工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要依托沿河沿线生产力布局基础,进一步优化“九大产业”发展布局,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推进现代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要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分类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扎实推进边境城镇建设,提升产业支撑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高原城镇。要围绕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效能、建立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等方面,全面推进符合高原实际的乡村振兴,进一步提升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单位: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经济战略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