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西藏人权事业的发展与进步》白皮书,以最真实、最直观、最细腻的笔触呈现出新时代西藏人权事业发展进步的壮丽华章。新时代西藏人权事业的发展与进步,充分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把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治国理政的一项重要工作,不断推动西藏人权事业取得全方位进步和历史性成就,团结带领西藏各族人民创造了和美安康的幸福生活。新时代以来,党在西藏的工作精准契合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持续采取有力措施,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充分保障了西藏各民族人民的基本人权,为新征程上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西藏篇章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西藏人权事业的发展进步与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建设具有内在统一性
新时代西藏人权事业之所以能取得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正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和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科学性在新时代西藏人权事业发展进步中得到了最集中、最直接、最鲜明的体现。
(一)西藏人权事业的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党的领导的必然结果
中国式现代化强调必须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利于制定出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规划,有利于形成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国家长远利益的方针政策,有利于调配和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有利于寻求最大公约数、形成最大同心圆,继而奔向现代化。新时代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为西藏制定了许多特殊优惠政策,中央财政对西藏转移支付力度逐年加大,在不同时期相继安排了大批关系西藏长远发展和人民幸福生活的重大援建项目,极大改善了西藏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截至2024年底,对口支援省市、中央国家机关及央企累计落实援藏资金超过600亿元,先后有1.2万多名党员干部进藏援藏,用实际行动支持着西藏的现代化建设。
(二)西藏人权事业的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公平正义的必然结果
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两个字写在自己的旗帜上,追求的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追求人人平等和社会公平正义,既关心发达地区、更关心不发达地区,既关心城市居民、更关心农村群众,既关心一部分人富起来、更关心大部分人共同富裕,既关心人口众多的汉族、更关心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在追求富裕的新征程上,全体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一个人也不落下。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全国人民的无私援助和西藏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截至2019年底,全区累计实现62.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此后,党和政府继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脱贫成果,2024年,西藏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2.5%以上。当前,西藏全面实现了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人权目标,西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新提升,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
(三)西藏人权事业的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结果
中国式现代化倡导的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并进。党和政府始终将人的全面现代化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在现代化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高度重视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推广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受教育权保障更加充分,电信普惠服务向好向优发展,进一步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2012年,在全国率先实行15年公费教育和农牧民子女“三包”政策。学校寄宿服务有效解决了偏远农牧区学生上学不便的问题。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截至2024年底,西藏共有各级各类学校3618所,教职工9.66万名,在校生总数达到97万人,超过西藏总人口的1/4;西藏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为91.33%、97.86%、91.56%、57.81%,教育主要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同时,党和政府为信教群众的宗教生活创造了良好环境,寺庙公共服务全面加强,偏远寺庙也做到了通路、通水、通电、通信等,广大僧尼全部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四)西藏人权事业的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生态文明观的必然结果
中国式现代化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强调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地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进入新时代以来,西藏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生态环保工作的重要指示,牢记“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的使命,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生态环境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污染防治攻坚向纵深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生态意识、生态工作、生态面貌发生转折性、标志性变化,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2016年以来,西藏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9%以上,主要城镇环境空气质量整体保持优良,7个地(市)环境空气质量均达到国家二级以上标准。总体看,西藏仍然是世界上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人民生态环境权利保障水平不断提升。
二、西藏人权事业的伟大成就为书写中国式现代化西藏篇章打下坚实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来构思西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谋划西藏各族人民的福祉,先后两次召开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并不断丰富和发展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指引并推动西藏人权事业取得伟大成就,为中国式现代化西藏篇章打下坚实基础。
(一)西藏人民的政治权利和公民权利保障得到全过程发展
一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西藏各族人民充分享有自主管理本地区、本民族事务的权利。目前,西藏自治区省级少数民族干部有26名,地厅级少数民族干部有512名,地(市)、县(区、市)党政正职由一定数量的少数民族干部担任,乡镇(街道)党政班子中少数民族干部占57.17%以上。二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严格保障。西藏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共有428名代表,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代表共280人,占65.42%。三是知情权和参与权充分保障。为健全村务公开制度,2019年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布《西藏自治区村务公开办法》,要求村委会通过村务公开栏、村民代表会议、广播、微信、“明白卡”等途径实现村务公开全覆盖。四是表达权和监督权有效保障。西藏在办好传统媒体的同时,积极创建各种形式的数字平台,不断拓展公民的表达渠道。积极完善网上信访制度,形成信访事项网上办理、网上流转的便捷工作机制。
(二)西藏人民的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得到全面保障
一是适当生活水准权保障显著提高。动态消除绝对贫困后,党和政府继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适足住房权得到保障。2024年,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41.32平方米,较2012年增加11.74平方米。西藏各族人民普遍实现了住有所居、居有所安。二是完善就业服务。西藏实行城乡统一的免费公共就业服务制度,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求职登记等服务。2024年,西藏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1万人,完成农牧民转移就业64.8万人。2024年,西藏农牧民转移就业劳务收入达到71.55亿元。三是健康权保障更加均衡。2023年,西藏每千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分别为5.90张和8.05人;藏医药事业获得传承发展。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大幅提升西藏医疗服务能力。低保、特困等群体得到全部救助。四是文化权利保障持续加强。西藏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保障藏语言文字学习使用权利,文化建设空前繁荣。
(三)西藏人民的生态环境权利保障得到质的提升
一是环境权利保障制度更加健全。《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西藏自治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条例》等法规制度相继出台,环境权利保障法制体系不断健全,为保障西藏各族人民环境权利提供了重要制度支撑。二是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不断完善。西藏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47个,总面积达41.22万平方公里。已记录有维管束植物7504种,其中西藏特有植物1075种,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69种。三是环境监测实现常态化。2024年,拉萨市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中位列第一名。珠穆朗玛峰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持续保持在优良状态,达到一级标准。四是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西藏全面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群众环保意识逐渐增强。截至2024年底,改造农牧区户用厕所43万座,普及率达80.3%。五是生态补偿制度有效落实。2018年至2024年,落实各类生态补奖资金953.96亿元。2021年以来,落实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69.3亿元,210多万农牧民直接或间接受益。
(四)西藏妇女、儿童等特定群体的权利得到切实保障
一是妇女权利保障水平全面提升。五年来,西藏累计为26.7万余名农牧区孕产妇提供住院分娩补助资金超2亿元。西藏住院分娩率从2012年的75.8%提升到2023年的99.15%,孕产妇死亡率降至38.63/10万。二是儿童权利保障力度不断加大。2013年开始试点儿童营养改善项目,2016年在74个县(区、市)实现全覆盖,2021年将儿童营养改善项目纳入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和乡村振兴工作。三是老年人权利保障成效显著。西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建民营等方式引入社会力量开展养老服务,80家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服务中心对有意愿集中供养的老人提供集中供养服务,到2024年底,已集中供养老年人5836人。另外还为7135位老年人提供分散供养。四是残疾人权利保障更加有力。2019年以来,为7.3万人次残疾人提供精准康复服务,为6万人次残疾人开展辅助器具适配服务,残疾人基本康复覆盖率和辅助器具适配率都在95%以上,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三、以西藏人权事业发展进步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西藏新篇章
新征程上,立足新时代西藏人权事业发展进步的伟大成就,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坚定不移走好中国人权发展道路,以更加坚定的信念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西藏新篇章。
(一)坚定不移加强党对西藏人权事业的坚强领导
实践充分表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协调推进共同富裕,坚持维护祖国统一、领土完整,才能实现西藏人权事业的繁荣发展,才能建成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西藏。为此,要把党的领导作为新征程上西藏人权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把党的领导落实到西藏人权事业发展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确保西藏人权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树立凭能力用干部、以实绩论英雄的鲜明导向,健全完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制度机制;要坚持严惩腐败,切实维护人民利益;要坚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常态化开展转变作风狠抓落实工作,确保党的人权事业路线方针政策在西藏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二)立足最广泛的权利主体,不断推进共同富裕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新时代以来,西藏坚持以发展促人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通过发展全面提升经济社会权利保障水平,西藏人民的适当生活水准权、受教育权、工作权、健康权、社会保障权得到更充分保障。但也应看到,西藏有着全国最大的122.84万平方公里的辖区面积,多数地区的自然和生产生活条件相对恶劣,居民居住分散,要保障好全体居民的物质生活利益,实现共同富裕,面临的挑战尤其巨大。为此,新征程上,西藏需要进一步完善顶层制度设计,继续推动高质量发展战略,推行精准施策、精准帮扶等一揽子措施,坚持“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一个人也不落下”的原则,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现代化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区各族人民。
(三)统筹保护与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任何以过度消耗能源和环境破坏为代价的发展,都不是真正的发展。为此,要始终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牢记“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的使命,在现代化建设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水平,推动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要继续坚持依法依规保护环境,完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让生态保护有强有力的制度支持;要加大投入,继续开展湿地保护修复、天然林保护、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工程等生态工程项目,同时,继续加强生态保护建设资金的使用监管,加大对破坏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的追究力度,对维护生态环境造成的个人损失进行补偿等,通过多套组合拳,不断提高西藏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四)坚决捍卫国家统一,夯实稳定发展的社会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始终把维护稳定作为第一位的工作任务,全力以赴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没有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发展、生态、强边等各项战略任务就难以完成,“四个创建”“四个走在前列”的战略目标就难以实现,人民群众的安定幸福生活就难以为继。因此,要坚定信心决心,坚决维护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实现民族和睦和宗教和顺,同所有分裂势力、反华势力进行坚决斗争,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防范风险、处理问题、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真正筑牢西藏人权事业发展进步的社会根基,推动西藏人权事业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进步,不断赋能雪域高原现代化建设。
(执笔:包金运,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党校;蔡林娜,中共拉萨市委员会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