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西藏统一战线 > 理论研究 > 正文

扎囊德吉新村:以民族团结托起“稳稳的幸福”

发布时间: 2024-02-28 09:59:04来源: 西藏日报
打印
T+
T-

  春日的雅江河畔,连绵不断的人造林,各类树木虽形态不同,却在沙丘之上相间而生,绘就“绿进沙退”的美好画面。位于雅江河畔的扎囊县扎其乡德吉新村,日益融合的多民族大家庭,也孕育着绚丽的“团结之花”。

  开民族团结之花,结生活幸福之果。近年来,德吉新村立足村情民意、夯实组织基础,以宣传引导、载体建设和经济发展三大举措,不断实现邻里互助日常化、幸福生活共同化、关怀认可激励化,各民族村民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像石榴籽一样更加紧密地抱在一起。

  扎囊县扎其乡德吉新村,生活着藏族、汉族、土族等不同民族790余名群众,该村先后荣获县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山南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村(居)等称号,是山南市远近闻名的“团结村”。 图为在德吉新村村委会大院内,祖籍青海,身着藏装的村民张积成(右一),与同村不同民族的群众一起交谈。 记者 丹增平措 摄

  “小队伍”做好“大宣传”:民族团结教育接地气

  德吉新村村民丹增一身黑氆氇藏装、头戴“次仁金廓(金丝帽)”,操着一口地道的扎囊方言,要不是村里人的介绍,谁也看不出他其实并非“藏家大叔”。

  今年59岁的丹增原名“张积成”,祖籍青海省。在他20岁那年,跟着施工队来到扎囊县。“我当时是修路工,那时虽然条件艰苦,但工地上大伙儿不分民族相互照应、亲如一家,后来也在工地上认识了我的藏族媳妇,就这样扎下了根。”丹增感慨,时过境迁,不仅民族团结的情谊没有变,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仍在延续,而且村里民族通婚家庭更多了。

  丹增的经历与感慨,是德吉新村“各民族相亲相爱,犹如茶与盐巴”的真实写照。近年来,德吉新村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到各项工作全过程,不断用群众喜闻乐见、耳熟能详的方式开展一系列宣传宣讲活动,力求做到宣讲人物全员化、宣讲频率常态化、宣讲地点多元化。

  德吉新村着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自2019年山南市启动创建全国民族团结示范市工作以来,陆续组建了一批“能讲、会讲、善讲”的志愿者宣讲队伍,通过集中、入户等方式进行宣讲,用带着“酥油糌粑味”的语言,向全村群众阐述“三个离不开”思想。2023年,全村开展民团结政策宣讲15场次,受教育群众2000余人次;三级书记带头宣讲8场次,受教育群众800余人次。

  创新载体求实效:共建共享见行动

  德吉新村在强化宣传引导的基础上,广泛搭建民族团结活动平台,积极探索创建工作新途径新路子,不断丰富创建工作的形式,拓宽创建工作内容,夯实了全村各族群众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思想基础。

  全村组织开展“民族团结在身边”座谈会,通过村里的民族通婚家庭讲述自身团结故事,从而促进民族团结观念更加深入人心。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期间,全村集中组织开展民族团结知识测试,加深村民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开展村级民族团结表彰大会,在全村范围内评选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并进行表彰,引导村民争做民族团结模范。

  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旋律之下,德吉新村各族群众积极组建“邻里互助”志愿者队伍,把照料孤寡老人生活起居、关心留守儿童学习成长、帮助劳力不足的家庭春播秋收等均纳入志愿互助活动范围。志愿者队伍成立以来,共开展互帮互助130余次,依托“爱心超市”为有需要邻里捐赠衣物3100余件,配合村“两委”开展矛盾纠纷排查80余次。

  如今,德吉新村通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努力创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良好氛围,全村群众相处其乐融融,民族团结氛围日益浓厚,为德吉新村实现乡村振兴注入了更多团结奋斗的力量。

  凝聚合力强基础: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走在德吉新村,一排排整齐美观的藏式楼房错落有致,宽敞平坦的柏油路四通八达,党群服务中心、幼儿园、卫生室、饭馆超市一应俱全,完善的基础设施让村民的生活更加宜居。

  德吉新村始终坚持将创建工作与推动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紧密结合,积极组织群众参加各项实用技能培训,逐步建立壮大奶牛养殖基地、温室大棚、苗圃基地、大型机械租赁等各项村集体经济项目,全村先后成立农牧民专业合作社11个、施工队4个,带动群众就业154人,人均月收入达到5000余元。

  德吉新村村委会负责人介绍,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如今发展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种庄稼、跑务工、搞经营,村民个个都是勤快人。

  德吉新村民族团结进步的生动实践,也映照了扎囊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成果。

  目前,扎囊县已建成市级民族团结模范县,并成功打造德吉新村、桑耶镇、县中学3个市级民族团结模范单位,1个市级民族团结模范家庭;全县积极开展“十大民心工程”活动,完成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目标,从学前幼儿园开始实施“双语”教育,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一个村居两个医生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医疗和社会保险实现全覆盖,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各族群众,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夯实了群众基础。

  心手相牵,团结奋进。民族团结如同高原上绽放的格桑花一样,坚韧而绚丽。

(编辑:李巍 责编:周勇 终审:刘期胜)
相关阅读
 

热点关注更多>>

领导论述更多>>

理论园地更多>>

相关链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