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西藏统一战线 > 理论研究 > 正文

构筑共有精神家园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作者: 索林发布时间: 2023-10-04 16:53:32来源: 西藏日报
打印
T+
T-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华文明永续传承的战略高度,聚焦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个重大问题,系统回答了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发出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时代强音,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对待传统文化中的宝贵思想资源、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一、把握“五个突出特性”,以科学态度对待西藏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全面深入地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强调这些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这“五个突出特性”科学揭示了中华文明深厚的历史底蕴,深刻阐明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所在、精神命脉所系、价值追求所向。既是对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深刻总结,也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更是站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全新视角,对创造新文化的恢弘擘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西藏传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藏传统文化的每一种形态,诸如语言文字、哲学宗教、藏医藏药、天文历算、音乐舞蹈、戏剧曲艺、雕塑绘画、工艺美术等,都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华多民族文化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同时,西藏传统文化也以其比较丰厚和独特的文化类型丰富和拓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为中华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站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我们要准确把握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全面客观地认识西藏传统文化中的宝贵思想资源,坚持以科学态度对待传统文化,更好地挖掘、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构筑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西藏传统文化是世代生活在西藏高原的各族人民在对自然、社会和自身的认知、适应、改造、发展的漫长进程中,与其他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不断交往交流交融中积累而成的精神财富。西藏传统文化特色鲜明、形态多样、内容极为丰富,根据不同分类方式,既有草原文化、也有河谷文化,既有牧业文化、也有农耕文化,既有世俗文化,也有宗教文化。把握“五个突出特性”,全面正确地认识西藏传统文化,我们要从西藏传统文化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中看到体现连续性、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宝贵思想资源。比如,延续至今的藏医藏药与中医都是中华民族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两千多年独立传承、相互交集与融合吸收的过程中,既保留了各自的特色和基础,又在共同历史和发展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密切渊源。藏医藏药所认为的世界是物质的、是五行相互作用的结果,在今天依然有着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思想价值。又如,藏传因明所强调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在认识论上仍然给予我们重要启示。要看到体现统一性、表现爱国主义精神的宝贵思想资源。比如,自元以降,西藏史学形成了把西藏地方与西夏、中原、蒙古等民族、地方同属一个中国的思想和认识写入史书的传统。又如,19世纪晚期,英国殖民者企图向西藏倾销印度茶叶来垄断市场,遭到了西藏各族人民的坚决抵制,西藏各族人民宁愿以高出印茶10倍的价格购买川茶和滇茶,也不接受印度茶叶,表现出强烈的向内凝聚的统一性和爱国主义精神。要看到体现包容性、强调交往交流交融的宝贵思想资源。比如,吐蕃时期多次选派青年赴中原学习先进文化,并组织人力翻译文化著述加以推广的开放包容性。又如,明代中央政府在永乐、万历年间曾两次刻印藏文《大藏经》,分赐西藏寺庙和僧人,还出现藏文《大藏经》的汉译、蒙译,反映了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盛况。要看到体现和平性、强调和睦和谐和顺的宝贵思想资源。比如,《和睦四瑞图》是藏族人心中团结、友好、美满生活的理念图,象征着人们追求人与人之间相互协作、相互敬重、和谐相处的处世理念。又如,藏传佛教所强调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及西藏传统文化强调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等。我们还要看到西藏传统文化在政教合一、封建农奴制度特别是宗教意识形态的统治下具有的排他性,凡与宗教意识形态相违背的思想文化均被视为异端邪说,缺乏创新性,拒绝社会的任何进步,成为广大农奴的精神枷锁。具有“五个突出特性”的传统文化中的宝贵思想资源,体现出的是顺应文化发展规律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必须加以科学对待、更好地挖掘、传承、弘扬其中的宝贵思想资源。对以宗教形式表现出的文化现象则要辩证地对待,既不能因其宗教形式而全盘否定,又不能不加区别地盲目接受,而是要去其宗教外衣、求其合理内核,推动西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二、坚持“两个结合”,构筑共有精神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西藏作为边疆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是中央赋予的战略性任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根本的是“共有精神家园”的形成与更深层次的文化认同。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的“两个结合”重要论断,特别是领会好“第二个结合”的重要论断,切实把握好这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这一论断包含的丰富思想内涵,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让中华文化成为各族人民的情感纽带、心灵归属、精神家园。

  一是紧密结合西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构筑共有精神家园的魂,是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紧密结合西藏优秀传统文化,就是要结合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方式、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的传统文化,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使群众在喜闻乐见、耳熟能详的话语体系、文化传承中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植根于中华文化深厚沃土的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就更离不开结合西藏优秀传统文化,用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宝贵思想资源来充实党的创新理论的文化生命,使其“飞入寻常百姓家”,内化为各族群众的坚定信念和价值追求,转化为自觉行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是深入挖掘西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资源,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构筑共有精神家园的精髓,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底蕴。我们要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的思想结晶、伦理准则、价值判断、人生理念等。如《礼仪问答写卷》(《兄弟教诲录》)中劝导人们向善从善的道德规范,“兄云:做人之道为公正、孝敬、和蔼、温顺、怜悯、不怒、报恩、知耻、谨慎而勤奋。虽不聪慧机智,如有这些,一切人皆能中意,亲属亦安泰。非做人之道是偏袒、暴戾、轻浮、无耻、忘恩、无同情心、易怒、骄傲、懒惰。身上若有这些毛病,一切人皆不会中意”。这些蕴含普遍价值、体现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人类共识是我们从传统文化中需要汲取的正能量,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我们应该深入研究、广泛继承和弘扬,赓续西藏历史文脉。

  三是着眼文化强区建设,全面推进西藏文化建设。西藏文化既包括优秀传统文化,也包括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要深刻认识推动文化强区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个主线和战略性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动西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挖掘整理、传承弘扬红色革命文化,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能力,促进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不断扩大西藏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不断满足各族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担负新的文化使命,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哲学社会科学应有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指示,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指示特别是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更加自觉地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全力加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研究,积极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哲学社会科学。

  一是加强对古籍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西藏是文化资源大区,有着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多姿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浩瀚的古籍文献资源以及美丽的山水历史文化传说。仅以西藏的古籍经卷和档案文献来说,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积累,数量之巨、门类之丰、分布之广,在中国各民族文字历史资料中,仅次于汉文,属各少数民族之最。继承西藏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高度重视作为传统文化主要载体的古籍文献资料,整理古籍、研究古籍,阐释典籍记载的文化精神,汲取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有价值的观念、精神,运用经典中的思想文化丰富我们的共有精神家园。这里面就需要我们大力加强西藏社科院“格萨尔”“贝叶经”等学科的建设,进一步做好《雪域文库》等藏文古籍珍本、孤本等的搜集整理与编辑出版工作。

  二是加强对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研究。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两个结合”,加强西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研究,充分挖掘西藏优秀传统文化宝库,汲取其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立足现实深入研究阐发其中蕴含的时代价值,切实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增强西藏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使其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三是用学术讲好中国西藏故事。要立足建构自主知识体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西藏特点哲学社会科学的话语和叙事体系,提高塑造和展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良好形象、影响国际涉藏舆论斗争的文化能力。积极吸收借鉴国外哲学社会科学有益成果,不断推出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现实意义的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创新研究成果,着力提升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标准、学术话语方面的能力和水平,推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命题、学术范畴和标识性概念,打造具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哲学社会科学,着力扩大对外文化交往交流,着力提升涉藏国际舆论引导能力和水平,讲好中国西藏故事、传播好中国西藏声音,在服务国家外交外宣大局中发挥哲学社会科学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生成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现代化离不开传统,传统也离不开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深入践行“两个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将破茧成蝶,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作者系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院长)

(责编: 陈建国)
相关阅读
 

热点关注更多>>

领导论述更多>>

理论园地更多>>

相关链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