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西藏统一战线 > 侨务事务 > 正文

一位扎根雪域高原57年的湖北“金珠玛米”,念念不忘长江

作者: 王德华发布时间: 2016-08-30 11:28:07来源: 中国西藏网
打印
T+
T-

你可曾听说这样的地方,高耸的山峰托着太阳。你可曾到过这样的地方,牧羊的姑娘云里歌唱。这就是美丽的西藏,这就是神奇的西藏。今年86岁高龄的向祥祖,一位来自湖北京山县钱场镇向家湾村的老人,扎根在这片神奇的雪域高原,已经57年了。

8月中旬的一天下午,我来到了向老的家,位于拉萨市藏医学院安居院。走进院子,几十株天竺葵----藏族家庭喜爱种的花草——在秋风中摇曳。向老、老伴江尼玛、大女儿向海英等站在门口迎接我们一行。

向祥祖和老伴江尼玛

向老身穿一套志愿军军服,胸前挂满了勋章。这是他准备去世以后穿的,今天特意拿出来穿上。60多年前,老人参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那些勋章,是对老人在三千里江山爬冰卧雪的奖赏。我一张嘴,一口湖北话就露了馅。老人得知我来自他的家乡湖北后,紧紧抓住小老乡的手,久久不愿放开。这代表着老人对家乡湖北的无限思念。

桌子上,摆满了葡萄、苹果、牛肉干、酥油茶和煮熟的土豆。向老把我拉到身边坐下,老妈妈江尼玛一边请我吃牛肉干,一边给我倒酥油茶。说实在的,第一次喝酥油茶有股味道,还真的不习惯。老妈妈连忙给我换了一杯茶叶水。

年轻时的向祥祖

他曾经就是一位“金珠玛米”

在西藏,藏族群众亲切地称呼解放军为“金珠玛米”。金珠的汉语意思是拯救苦难的菩萨,玛米的汉语意思是兵,金珠玛米就是救苦救难的菩萨兵的意思。在解放军解放西藏后,“金珠玛米”称呼就成了人民解放军的专有称呼。向祥祖曾经就是“金珠玛米”中的一员。

向祥祖小时候父母就去世了,是养母把他养大。他1950年参军,1952年入朝参战,参加过著名的金城战役。向老白发苍苍的头上,有一块伤疤,那是被美军飞机扔下的炸弹弹片削的。1958年,老人随志愿军撤离朝鲜,驻扎在青海民权县整训。

1959年,西藏地方政府及反动上层发动武装叛乱。向祥祖所在部队奉命平息叛乱,他是通信排排长。部队经过格尔木,经青藏公路,一路到拉萨。路不通,桥毁了,部队是边走边打。不少战友倒在向祥祖的身边。老人常给儿女们讲的一个故事是:有一天晚上漆黑一团,战士们又饿又渴,就趴在一个水沟里喝水。第二天天亮才发现,水沟已经被血水染红,沟边还有不少战士的遗体。

向祥祖左腿不能弯曲,那是在1960年2月的一次战斗中留下的毛病。他左腿关节被子弹打穿,是8位藏族兄弟抬着他走了一百多里送到医院。一路上,他们小心翼翼,生怕弄痛了他的伤口。50多年过去了,这一幕还是历历在目。

1961年因伤致残后,向祥祖复员离开了部队,转业到林芝行署,分配在地区贸易公司,副科级,月工资60.7元。1967年调到拉萨,分配到拉萨商业局照相馆当书记,后又调到拉萨肉食品公司冷库当主任兼书记,一直到1988年退休。

向海英告诉我,她是听着父亲讲革命故事长大的。父亲告诉她,革命很不容易,一定要珍惜幸福生活。

她曾是“金珠玛米”的铁粉丝

我第一眼看见老妈妈江尼玛,就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她身穿典型的藏族服饰,长相酷似藏族女高音歌唱家才旦卓玛。

老妈妈江尼玛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话,称谓老伴“老向”,也是典型的汉族妻子对丈夫的称谓。夫妻一共生下了三女一子,都是大学毕业,都在拉萨市工作。与许多藏族家庭一样,向祥祖一家过着幸福甜蜜的生活。

向祥祖与妻子是1969年结婚的,两人曾在同一个单位。老妈妈江尼玛告诉我,她的父母曾是农奴,吃不饱穿不暖。是“金珠玛米”来了,藏族人民才得以翻身。她是“金珠玛米”的崇拜者。正因为如此,她与曾经是“金珠玛米”的丈夫结了婚。

向祥祖一家是汉藏民族团结的典范。大女儿向海英笑着说,父母来自不同民族,语言不通、生活习俗不同,双方相互包容。他们每年要过两个春节:除夕年夜饭,父亲一定要亲手做一桌团圆饭,香喷喷的湖北粉蒸肉是不可少的;藏历新年,母亲要摆一桌切玛、麻耳朵、酥油、人参果、奶渣、水果糖等食品,青稞酒也是不可少的。

向祥祖受伤的腿

采访间息,老人挪动了伤腿,一定要挨着我的身边坐下。老人说,一听我讲湖北话,心里非常亲切。我询问道,到西藏50多年了,为什么不叶落归根?老人说,妻子是藏族,回湖北不方便。在西藏呆的时间长了,回老家也不适应,老人一回内地,腿就肿了,路都不能走。

老人念念不忘长江,那个哺育了他祖祖辈辈的地方。京山县尽管不临长江,但老人小时经常到江边玩耍。老人告诉我,他希望死后火化,把骨灰撒进河水里,他想随着水流,回到故乡湖北,因为那里有他的根。

档案里发现的一位无名英雄

西藏离天堂最近,离地狱也最近。我在西藏呆了两周,倍受高原缺氧的折磨,头痛、头晕。从一楼爬到二楼都倍感艰难,气喘吁吁。西藏让你体验到生存的艰难,同时也能让你明白坚守是一种奉献。

与向祥祖老人一起赴西藏的战友们,多数已经返回内地,有的已经去世。西藏自治区在查阅档案时,意外地发现一名长期驻守西藏的无名英雄向祥祖。按规定,老人是1959年进藏的,按规定可享受离休待遇。可是,直到两年前,老人还是只拿一千多元的企业退休工资。发现这一情况后,老人的退休工资才涨到4000多元。

谈到这些,老人淡淡一笑。他说,他们这一代人,是长征精神培养起来的革命军人。长征精神就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无论是抗美援朝还是平息叛乱,他所在的人民军队,发扬的就是这种精神,才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与无数倒在身边的战友们相比,与长征时爬雪山、过草地、啃皮带相比,他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

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在西藏工作的人,无不以自已生命的长度为代价,增长生命的深度和厚度。我们为雪域高原,有这么一位湖北老人而骄傲。(中国西藏网特约/王德华)

(责编: 吴桃)
相关阅读
 

热点关注更多>>

领导论述更多>>

理论园地更多>>

相关链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