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西藏统一战线 > 统战人士 > 正文

五世嘉木样活佛:各民族应精诚团结

作者: 多吉发布时间: 2025-07-08 10:34:51来源: 中国西藏网
打印
T+
T-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我国将举行多项纪念活动,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开创未来。面对敌寇入侵,中华民族在血火中淬炼出巨大的凝聚力和旺盛的生命力。五世嘉木样活佛等藏传佛教界人士加入全民族抗战的洪流,将爱国与护教融为一体,或于后方宣化救国,或赴前线支援抗敌,他们在中华民族抗战史册中,留下了令人难忘的绚丽篇章。

  七月七日,是一个让中国人民刻骨铭心的日子。1937年7月7日夜,驻丰台日军在卢沟桥以北地区举行以攻取卢沟桥为假想目标的军事演习,借机侵入宛平城,攻占北平,扯下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遮羞布,令中华民族愤慨。卢沟桥事变发生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发出通电,向全国人民呼吁:“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海内外华夏儿女众志成城,同仇敌忾,筑起了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钢铁长城。在抗日战争最为吃紧的时刻,1943年7月7日,第五世嘉木样活佛发表《为宣传抗建告蒙藏同胞书》(下称《告蒙藏同胞书》)号召广大蒙藏地区同胞积极抗战,振臂高呼“最后胜利的来临,确属为期不远!在此千钧一发之际,吾人的责任,亦愈加重大!”字字千钧、句句泣血,既是动员令,更是宣言书,为宣扬抗战建国伟业、唤醒边疆各族人民抗日救亡意识,发挥了积极作用。

  五世嘉木样活佛辗转多地宣传抗日、动员民众捐资捐物、支援飞机30架用以抗战……他满怀深厚的家国情怀,在高原上书写了一段民族团结、爱国爱教的壮丽诗篇,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爱国即是护法”的深刻内涵。

  图为五世嘉木样活佛 图片来源:甘肃档案微信公众号

  五世嘉木样·丹贝坚赞,又名黄正光,1916年4月14日出生于西康理化县(今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采玛村。

  1937年,全面抗战的号角响彻中华大地。时年21岁的五世嘉木样活佛正在赴藏求法途中。抵达拉萨后,他第一时间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国内外形势、关注战事变化,向僧俗民众宣传抗日,并亲自前往大昭寺、小昭寺诵经祈祷和平。返回拉卜楞寺后,他主持了一场又一场诵经法会,规模盛大,声势浩大。声声经文,凝聚了万千民众御敌爱国的战歌,是对最终胜利最坚定的祈盼,是对世界和平的宏大心愿。

  1941年,五世嘉木样活佛创办 “边闻通讯社”,编辑、发行汉藏两种文字的《边闻周刊》,向民众宣传政府国策、抗战消息及国际形势,及时揭露日寇侵略者的暴行,播撒抗日的火种。

  图为《为宣传抗建告蒙藏同胞书》 图片来源:甘肃档案微信公众号

  1943年,为让广大蒙藏地区同胞破除信息围困中的蒙昧、了解抗战使命,动员各族民力共同支援国家抗战,五世嘉木样活佛深感自己责任重大,在殚精竭虑筹划撰写后,于7月7日向全国发表了《告蒙藏同胞书》。他在全面剖析了国内外战事局势后,发出激昂的号召:“前方的人,固应积极准备决战,光复河山。在后方的人,更应不分种族男女老幼,将人力、物力、财力,尽量的贡献中央,以加速最后胜利的来临!”不仅如此,他还十分注重发展当地百姓的民族教育,“在时代日益进化,切不可故步自封,必须适应潮流”。

  在宣化过程中,五世嘉木样活佛始终厚植家国情怀,情绪之热烈,意志之坚定,无不令人动容。他在文末发愿:“愿侵略者连食其报!愿抗战将士世享安乐!愿领袖威德齐天!愿国家万年永固!愿世界永久和平!”寥寥数语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极大地鼓舞和激励了大后方的民众参与抗战。

  随着日寇全面侵华,抗日救亡运动刻不容缓,面对前线战事胶着、物资匮乏的困境,五世嘉木样活佛深知坚实的物资后盾对抗战的重要性。1938年和1943年,他两度组织“拉卜楞代表团”慰劳前线战士,带去羊皮万张、牛羊一千余头以及募捐而来的资金,尤以第二次重庆之行,一次性向国家捐献30架战斗机支援抗战的义举闻名。

  五世嘉木样活佛的壮举不仅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位宗教界人士的拳拳爱国之心,更以实际行动展现了中华民族团结抗战、抵御外侮的意志,全国各族人民同舟共济,并肩作战,共同构筑起抗击侵略者的钢铁长城。

  八十载光阴流转,八十年沧海桑田。昔日硝烟并未隐入尘埃,人们不会忘记,五世嘉木样活佛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不会忘记那些刻着“抗日救国”的经卷,那些高原儿女用生命践行的家国大义,是信仰,更是对祖国最深沉的爱,无一不生动地印证了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只有将个人的命运与民族的命运、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变成强大动力。在抗日战争壮阔进程中孕育出的伟大抗战精神,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编辑:陈建国 责编:周勇 终审:刘期胜)
相关阅读
 

热点关注更多>>

领导论述更多>>

理论园地更多>>

相关链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