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西藏统一战线 > 统战人士 > 正文

历史见证者正在见证“新的历史”

作者: 李华 刘洲鹏 普布次仁发布时间: 2024-03-28 10:00:02来源: 新华社
打印
T+
T-

  82岁的索朗顿珠又要迎来每年最盛大的日子——3月28日“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

  65年前,昔日农奴翻身当家做主,索朗顿珠获得“新生”。

  15年前,在首个“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前夕,索朗顿珠作为发起人,以“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的名义,向西藏百万翻身农奴发出一封“公开信”,号召大家珍惜幸福生活,建设社会主义新家园。

  克松村的故事还在继续。2024年,新华社记者再次走进克松村,与历史见证者一起感受新时代“新的脉动”,见证新西藏“新的历史”。

  精瘦、干练、讲究,是记者对这位老人的第一印象。身着整洁套装,头戴藏式皮帽,如此优雅的穿着习惯,老人已经保持了20多年。这种精气神,让人难以把他与曾经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农奴身份联系在一起。

  索朗顿珠的个人成长轨迹,正是克松村乃至整个西藏巨变的缩影。

  1943年,索朗顿珠出生于克松“谿卡”(庄园),这里曾是噶厦政府噶伦——索康·旺青格勒在山南的6个庄园之一。民主改革前,索朗顿珠家世代都是克松庄园的农奴。“当时农奴主有判决农奴生死的权力,经常有农奴被活活打死。”提及往事,索朗顿珠不由得潸然泪下。

  8岁开始替领主干活,一干就是8年。索朗顿珠怎么也没想到,1959年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西藏民主改革从家乡克松村拉开帷幕,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作为庄园302名农奴之一,投下自己庄严的一票,选出西藏第一个农民协会筹委会,怎么也没想到他会成为西藏翻身农奴中第一批识字的人。

  从此,历史见证者不断见证“新的历史”。

  紧随“西藏第一个农协会”成立,“西藏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在克松村成立,索朗顿珠的父亲阿旺正是首批5名党员之一,带领全村村民开启新生活。

  从此,历史创造者不断创造“新的历史”。

  20世纪80年代,索朗顿珠接替父辈的重任,当选克松村村委会主任。作为“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克松村始终站在发展前沿,率先推广农业机械化理念,村集体购买近200台手扶拖拉机、脱粒机、扬场机等;率先成立远近闻名的粉条加工厂,带动村民们增收致富,释放高原农民发展活力。

  2017年,随着山南市城镇化发展,克松村改为克松社区。行走其间,宽阔热闹的街道,雕梁画栋的藏式民居,无不展示克松65年来的巨变和活力。

  从居住环境看,克松社区现有245户、880名村民,大部分都住上了二层藏式小楼。索朗顿珠的家,楼上楼下20多间房子,摆设着精美的藏式家具和银饰茶具。

  “这个房子是去年新盖的。”索朗顿珠说,从当农奴时的居无定所,到现在的宽房大屋,他先后重建过四次房屋,一次比一次舒适宜居。

  在出行方式上,克松社区也实现了巨大的飞跃。克松社区几乎家家都有小汽车,自驾游在当地成为一种新风尚。如果选择搭乘拉林铁路,只需一个多小时就能直达拉萨,车程比过去节省了七八个小时。

  除了生活条件的改善,群众最关心的教育和医疗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从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到现在,克松社区已有300多名学子顺利考入大学。同时,克松社区的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每一个孩子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在旧西藏,像索朗顿珠这样的农奴生病时,无法得到任何治疗。如今,这里建成村级卫生室,基本形成了“小病不出村庄,大病就近治疗”的医疗服务体系。“家庭医生还会定期入户,开展基础检查,为我们提供方便快捷的医疗服务。”索朗顿珠欣慰地说。

  进入耄耋之年,索朗顿珠正在见证克松社区更多的变化与进步。他的命运,与克松的发展同频;克松的进步,与西藏的变迁共振。他们,都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正在见证着“新的历史”。

(编辑:陈建国 责编:周勇 终审:刘期胜)
相关阅读
 

热点关注更多>>

领导论述更多>>

理论园地更多>>

相关链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