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西藏统一战线 > 统战人士 > 正文

翻身农奴讲故事丨从睡羊圈到住二层小楼:如今生活像甜茶一样香甜

作者: 旦增尼玛曲珠发布时间: 2024-03-27 10:20:40来源: 新华网
打印
T+
T-

  初春时节,乍暖还寒,西藏山南市琼结县扎西村的次旦老人家里暖意融融。“过去从没想到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在藏式二层小楼的家中,老人一边打理阳台上的花草,一边对记者说。

  海报制作:新华社记者邱星翔

  西藏和平解放前,扎西村由平若庄园管理。次旦的父母是平若庄园的朗生(地位最低的农奴)。由于朗生的子女仍是朗生,1946年出生的次旦,成为平若庄园一名“天生的农奴”。

  平若庄园是一座三层建筑,位于扎西村一座山头上。一层是羊圈和储物间,二、三层为住所。作为农奴,次旦的父母没有自己的房子,次旦一出生,就和父母住在庄园一层的羊圈里。“因为和牲口在一起,羊圈里有跳蚤,晚上睡觉痒得很。”次旦回忆说。

  如今的平若庄园依旧矗立在山头上,当地政府部门对其进行了保护性修缮,成为一处红色历史教育基地。

  在次旦二女儿央金的带领下,记者走进庄园,低头弯腰迈入下沉一米多的羊圈,这是次旦的第一个“住所”。羊圈漆黑一片,墙壁上只有几个风孔透着微弱的光亮。如今为了方便游客参观,这里安装了电灯。

  除了居住条件差,让次旦记忆深刻的是小时候经常挨饿。“每顿饭都是糌粑粥,只有一小碗,根本吃不饱。”次旦说。

  跟父母相比,次旦是幸运的。按照平若庄园的规定,男子到13岁时就得支差。他刚满13岁时,扎西村迎来了声势浩大的民主改革运动,维系上千年的封建农奴制崩塌,平若庄园的农奴迎来新生,次旦也免于苦役。

  这是次旦老人与自家楼房的合照(2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旦增尼玛曲珠 摄

  随后,次旦家分到了12亩地、一头驴、一头公牛、17只绵羊。他们的住所也发生了变化——全家分到了庄园二层的一间屋子,一个“真正能住人”的房间。

  在庄园二层的房间,记者看到这里的面积约40平方米,进门的一侧有一台土灶,灶上摆放着他们曾经使用过的陶器、竹编等用品,墙壁和天花板被熏得黢黑。

  “我就出生在这间房内。记得小时候,屋子中间用木板隔开,我们家住一边,还有一家住另一边。当时家里有七口人,我们把羊皮铺在地上,挤在一起睡觉。”央金说。

  为了养家糊口,次旦夫妇种地养猪,辛勤劳作。次旦说,有了自己能耕种的土地,不用为庄园主而劳作,劳动成果属于自己,这是全家人最大的幸福,日子过得有盼头。

  随着孩子长大,这间房屋无法容纳全家人生活了。后来,次旦在离庄园几百米的地方盖起了土石结构的房子,新房90多平方米,有五个房间。

  让次旦没想到的是,2006年当地实施了农牧民安居工程,在政府部门帮助下,村民纷纷建盖新房。次旦也在原来房子的基础上盖起了二层藏式楼房,这就是他们现在的住所。

  次旦一家人正在分享零食(2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旦增尼玛曲珠 摄

  新房宽敞明亮,卧室、客厅、阳光棚等共有250多平方米。屋里的藏式家具朴实整洁,桌上摆着饮料和酒水。站在二层,透过玻璃窗,依然可以看到位于山头上的平若庄园。

  次旦说,平时二女儿央金在家照顾他的生活,女婿外出务工。次旦老人生活闲适,村里一有文艺演出,他就过去观看。

  从昏暗羊圈到藏式二层小楼,次旦家的变化天翻地覆。“庄园带来的恐惧已经过去,现在儿女都长大成人,我有养老金、有医保,没有后顾之忧。如今我们的生活像甜茶一样香甜。”次旦说。

(编辑:陈建国 责编:周勇 终审:刘期胜)
相关阅读
 

热点关注更多>>

领导论述更多>>

理论园地更多>>

相关链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