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西藏统一战线 > 统战人士 > 正文

【读史忆人 典故】朱德的军事与统战(一)

发布时间: 2021-03-15 11:47:56来源: 统战新语
打印
T+
T-

  朱德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是人民军队的主要缔造者之一,深受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爱戴和崇敬。毛泽东称赞朱德是“人民的光荣”,周恩来称赞朱德的革命历史“已成为二十世纪中国革命的里程碑”。在长期的军事生涯中,朱德非常注意发挥统一战线的法宝作用,把军事与统战紧密结合,写下了一段段佳话。

  从滇军名将到中共党员

  1886年12月1日,朱德出生在四川省仪陇县一个贫苦佃农家庭。那时的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遭受着前所未有的苦难。朱德和无数仁人志士一样,苦苦思索和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早在青年时期,他就表达了“祖国安危人有责,冲天壮志付飞鹏”的远大志向。

  1909年,他离开家乡远赴昆明云南陆军讲武堂求学前,又立下“志士恨无穷,孤身走西东。投笔从戎去,刷新旧国风”的誓言。朱德23岁考进云南陆军讲武堂,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毕业后被分配到云南新军蔡锷的部下。在短短4年多的反清斗争中,朱德历任司务长、连长、营长、团长,成为远近闻名的滇军名将,打下了带兵和指挥作战的扎实基础。

image.png

  1917年,朱德被任命为靖国军的旅长。这时,在外人看来他已是功成名就,“较之枪林弹雨、血战沙场时,劳逸奚啻天渊”,可以过悠闲舒适的生活了。但是“讵料国事日非”,革命的局势却总是与愿望相背离,使他“陷入一种怀疑和苦闷的状态,在黑暗中摸索而找不到真正的出路”,于是朱德治军之暇,博览群书,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五四运动的猛烈风暴,使朱德的思想发生了重大的转折。1922年,朱德调任云南省警务处处长兼省会警察厅长,因云南军阀混战遭到唐继尧通缉,他下定了离滇的决心。

  这时,中国共产党已经成立一年了。朱德从亲身经历中逐渐认识到国民党代表的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无法解决中华民族出路问题,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给苦难深重的中国指明出路,他迫切希望找到中国共产党组织并成为其中一员。在上海他找到中国共产党的负责人陈独秀,向他提出入党的请求。而陈独秀认为,对于像朱德这样的人来说,入党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真诚的申请,故没有答应他的请求。

  朱德只好另寻他法。他来到法国巴黎找共产党旅法组织的周恩来,不巧的是周恩来已到德国去了,他便追到德国,终于在柏林找到周恩来的住所。当周恩来的房门打开时,他顾不得周恩来拉过来的椅子,几乎是“端端正正地站在这个比他年轻十岁的青年面前”,用平稳的语调述说自己的身份、经历和入党请求。在周恩来介绍下,朱德作为秘密党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对外的政治身份仍然是国民党员。

image.png

  南昌起义里应外合

  朱德再次回到阔别近4年的祖国时,正赶上第一次国共合作,他受中国共产党的指派到国民党和国民革命军中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派出包括朱德在内的大批党员帮助、支援和参与国民党的军事工作,在战争动员、军队政治工作、建立工农武装等方面进行了全新的实践锻炼,为党独立领导武装作了前期准备。大革命后期,蒋介石背叛革命,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随后大肆逮捕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血的惨痛教训使共产党认识到,中国革命的唯一出路是:必须拿起枪杆子,坚决进行武装反抗。

  随后,中国共产党决定在南昌举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此前,朱德遵照党中央的指示,转到南昌的国民革命第三军工作,担任该军军官教育团团长,之后又出任南昌市公安局局长。因为这个军是云南部队,里面有不少旧部和老同事,他与这支部队的高级军官们有着很深的渊源。因此,党中央要求朱德参与南昌起义的筹备工作。

  1927年7月27日,以商人身份作掩护的前敌委员会书记周恩来到达南昌,住进花园角2号的朱德寓所。朱德摊开精心绘制的南昌市区地图,详细地向周恩来汇报了敌军的兵力部署。

  7月31日晚,朱德奉前委指示,利用他与滇军的“旧谊”,把敌方的两位团长请到离他们驻地很远的嘉宾楼盛宴款待。酒足饭饱之后,又到距嘉宾楼不远的大士院32号打牌消遣。午夜,贺龙部一副营长得到起义消息跑来向其团长告密。朱德不露声色,沉着应对。送走“客人”,朱德迅速赶到指挥部向贺龙总指挥报告,贺龙又立即向坐镇前委秘密指挥所的周恩来汇报。前委果断决定,起义由原定的8月1日凌晨4时提前到2时。到清晨6时,城里的国民党军队全部肃清,起义取得了成功。

image.png

反映南昌起义的绘画

  在南昌起义中,由于刚回国参加工作不久,更主要是因为公开的国民党员身份,朱德还不是前敌委员会的成员,但是他对南昌起义所作出的特殊贡献是不可磨灭的。正如周恩来的高度评价,称他“是一个很好的向导”。

(责编: 陈建国)
相关阅读
 

热点关注更多>>

领导论述更多>>

理论园地更多>>

相关链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