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弼时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参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一系列重大决策的制定和实施。在大革命的紧急关头,任弼时旗帜鲜明地同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斗争,并努力纠正党内盲动主义错误。在抗日战争初期,任弼时受党中央委托,前往共产国际汇报中国革命实际情况,阐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确路线。在解放战争时期,任弼时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及时指出土地改革运动中的“左”的错误,有力保证了土地改革的健康开展,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支持革命。这三件事,对推动统一战线乃至整个党的事业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1904年,任弼时出生于湖南汨罗一个乡村知识分子家庭,先后在汨罗、长沙等地接受教育,汲取了新思想新文化的营养。五四运动爆发后,任弼时积极投入湖南爱国学生运动,逐步培养起爱国忧民的赤子情怀,树立起救国图强的远大志向。1920年,年仅16岁的任弼时参加毛泽东等发起成立的湖南俄罗斯研究会,后被选送到上海外国语学社作留俄学习准备,并在上海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任弼时赴苏俄留学,并于1922年转为中共正式党员。
共青团中央机关在上海的旧址
1924年任弼时从莫斯科回国,后担任共青团(当时称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总书记,开始从事群团工作。在团中央总书记的岗位上,年仅21岁的任弼时在上海亭子间领导共青团投入五卅反帝爱国运动。任弼时极为重视团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明确提出把团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的根本原则;提出要用布尔什维克精神建设青年团,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能按实际情形而运用经验与理论”。任弼时特别指出“玄空”的理论没多大用处,要“注意分析中国社会,按客观事实而运用经验与理论”,不应做“不顾环境的模仿主义者”。任弼时领导的团中央,积极协助中共中央指导青年运动,在斗争中发展团的组织。到1925年9月,团员总数达9000多人,是团三大时的3.7倍,并且将1/3团员输送给党,壮大了党的队伍。
1927年4月,在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任弼时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他代表青年团中央出席党中央会议参与决策。在大革命濒临失败的紧急关头,任弼时挺身而出,旗帜鲜明地同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错误进行斗争,一连三次代表团中央向党中央提交政治意见书,坚持党要有自己独立的主张。陈独秀将他的意见书“碎之于地”,任弼时仍然坚持正确主张。
八七会议旧址
1927年,党的“八七会议”召开。任弼时出席了会议。在会议讨论中,任弼时与许多同志一起,对处理国民党问题、农民土地问题、武装斗争问题等方面的右倾错误进行了批评。毛泽东在发言中,从国共合作时不坚持政治上独立性、党中央不倾听下级和群众意见、抑制农民革命、放弃军事领导权等四个方面批评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也正是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一论断。会上,任弼时当选为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
1927年秋收起义后,任弼时作为中央全权代表回湖南考察工作,果断地停止了再次举行长沙暴动的冒险计划,从而避免了流血牺牲,为革命保存了实力。
1928年,任弼时回到中央机关。在严酷的白色恐怖包围下,任弼时置个人安危于度外,沉着奋战,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参与纠正党内的盲动主义错误。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中,他同毛泽东等一道,为发展工农武装,推进土地革命,巩固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并在国民党统治区把党的秘密工作同合法半合法斗争密切结合起来,使革命运动走向复兴,进行了艰苦卓绝斗争。
任弼时(站立者)在行军途中
在1928年和1929年,任弼时曾两次被捕,受到敌人严刑折磨,但他大义凛然,始终坚贞不屈,后经组织营救出狱,充分表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