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民国奇女子,时值妙龄,毛遂自荐,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远赴西藏,把生死置之度外,参与在那个年代连男人都轻易不愿去触及的边疆政治。她就是国民政府一等书记官,近代第一位赴藏女官员刘曼卿。
身着藏装的刘曼卿。 喜饶尼玛 供图
1929年(民国十八年)8月1日,刘曼卿一行从上海出发,开始为期近一年的西藏之行。行至芒康时,刘曼卿寄给其妹刘曼云(藏文名为:巴月照)一封汉藏文合并的字迹潦草的文稿,并嘱咐她整理抄正后转呈国民政府。此封文稿是刘曼卿行至江卡,就是现在的芒康地方时拟就的,记述了刘曼卿一行到该地后沿途的经过情形。因为当时的通信很不便利,刘曼卿托芒康的客商将这封信带到巴塘,又由巴塘的邮局经云南发往南京。辗转四个月之久,这封信才寄到刘曼云手中,而此时已是民国十九年的3月份了。
图为刘曼卿妹妹刘曼云。图片由张子凌提供
图为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图书馆副研究员张子凌。摄影:孔夏
近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图书馆副研究员张子凌向记者讲述了这段历史。“这是目前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存民国档案中所得到的刘曼卿在赴康藏调查时曾经给妹妹刘曼云寄过信件的唯一线索,就是说档案中提到过有这样一件事,但是由于家信是非官方文件,所以在二史馆所存档案中并没有收录。”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刘曼卿赴藏并写就家信让其妹刘曼云转呈给国民政府呢?
刘曼卿为何赴藏?
1929年6月,中央社和各地报刊纷纷报道因甘孜白利大金寺事件所引发的局部战争以及藏军进攻四川巴塘等消息。因“急欲明瞭西藏之真相,以便相机应付”,国民政府行政院与蒙藏委员会商议后决定,尽快派一个代表团赴拉萨与十三世达赖喇嘛沟通,以查明战事原因以及西藏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的态度。此时的刘曼卿感情刚刚受挫,在得知该消息后,她便向文官处提出了出使西藏的申请,并最终得到国民政府的批准。因为出生于拉萨且能讲一口流利的藏语,再加上立志为家乡服务等各项原因,刘曼卿确是最适合人选。于是,23岁的刘曼卿满怀信心地踏上了去西藏的行程。
信件具体内容
张子凌介绍这段历史时谈到,刘曼云在1930年3月21日收到刘曼卿的这份书信,加以整理后呈与国民政府。报告的内容大意是,刘曼卿在1929年11月18日与孔党江村等一行人离开巴塘,向西行进了四天到达南敦,在南敦拜会了藏军的连长甲本拉朱。甲本拉朱问明刘曼卿的来意,表示非常欢迎她的到来。甲本拉朱告知刘曼卿他们能否入藏他无权做主,而是由驻芒康的营长与营官来决定。第二天,甲本拉朱就派人送刘曼卿到芒康,刘曼卿也向驻芒康的西噶营长介绍了中国统一情况,与政府对蒙藏的政策以及三民主义。营长表示非常欢迎刘曼卿一行的到来,但是能不能直接到拉萨还要请示昌都总部。于是,刘曼卿在芒康住下等候消息。12月3日,昌都总部给刘曼卿送来了公文和身份证件,并对其到来表示欢迎。刘曼卿在信件中就决定,第二天也就是12月4日,起程赶赴昌都。因为此行要往交通更偏僻的地方去,无法再呈送报告,所以刘曼云收到的信件也成了刘曼卿到达拉萨之前送出的最后一份信件。刘曼卿也在信件中表达了她抱定牺牲精神,不畏难,不怕苦,不达目的誓不内返的信念。
图为抄录的刘曼云整理的信件。图片由张子凌提供
当地民众对刘曼卿的态度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刘曼卿是第一位派赴康藏地方的官员,在沿途受到了很多当地民众的欢迎,同时她又是一位藏籍女子,所以当地民众都觉得很新奇。每到一个村子,僧民妇女都夹道欢迎,刘曼卿即借此表达了中央政府对康藏的关怀,民众都非常感激,欢呼雀跃,倍感振奋,有的人还流下了眼泪。民众们都愿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早日关系和顺,在政府的指导下恢复汉藏感情。张子凌认为,“在赴藏途中,刘曼卿顺便测验了民意,这也显现了她异常聪颖机智的一面。”
刘曼卿赴藏意义
弃小爱成就大爱的刘曼卿,是民国官吏中颇富传奇色彩的女人,为中央政府和西藏地方关系的恢复发挥了独一无二的桥梁作用。她的一生,给中华边疆政治历史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她以一个女性的眼光观察、审视汉藏民族之间的关系,留下了珍贵的第一手信息。她完成的,是一次边疆女性的“五四”之行,也是一次开启边疆政治的破冰之行,更是一次民族团结互融的历史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