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谷城是杰出的爱国民主战士和政治活动家、中国农工民主党的卓越领导人、著名的历史学家。在近百年的岁月里,中共中央三代领导人与周谷城亲切交往,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早在1921年,周谷城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教书时,就认识了在一师附小任主事(即主任)的毛泽东,并结成好友。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去上海时,总是邀周谷城相聚;周谷城到北京,也每每受主席之邀,到中南海畅谈。每次见面,毛泽东第一句话总是:“又碰到了。”这朴实的话语浸润着老朋友间不同寻常的友谊。
1962年3月,在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毛泽东和周谷城握手。
1961年“五一”节,毛泽东来到上海,周谷城等人受到接见。当晚,周谷城应报社之约,填词一阕,题为《五一节晋见毛主席》,发表在次日的《解放日报》上。毛泽东见到这首词,当即请周谷城来。他俩由这首词而谈到《离骚》,又由诗词而谈到政治,洋洋洒洒,天马行空。二人丰富的历史人文知识,严密的逻辑推理,不时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由下午3点一直谈到6点,兴犹未尽。周谷城偶然提及邓演达,毛泽东说:“邓演达先生这个人很好,我很喜欢这个人。”随后,俩人在一张小桌上用餐。毛泽东吃饭,喜欢在大米中掺些杂粮,周谷城戏称为“三色饭”。饭后,毛泽东一直把周谷城送上汽车。
周谷城 (1898—1996),湖南益阳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著名历史学家,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战友、杰出的爱国民主战士和政治活动家。1917年中学毕业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院英文系,1921年毕业后,任湖南长沙第一师范学校英文教员,与当时在该校任国文教员的毛泽东同志建立了友谊。大革命时期,他受毛泽东同志的影响,参加农民运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到上海为商务印书馆《东方杂志》《教育杂志》等刊物撰稿、译书,并在暨南大学及其他私立大学兼课。1930年加入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中国农工民主党前身)。1930年秋,到广东中山大学任教授兼社会系主任。1931年秋在暨南大学任教授兼历史社会系主任。1942年秋开始任复旦大学教授。因参与爱国民主运动,在上海解放前夕被捕关押于国民党上海警备司令部,后由于复旦大学师生的罢教罢课,国民党被迫将他释放。1949年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委员,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兼文教委员会主任,上海市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主任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央委员会主席团委员,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主席、名誉主席。